不起诉

什么是刑法追诉时效,刑法追诉时效有时间限制吗

作者:匿名 日期:2020/05/23

刑法追诉时效是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由案件法定刑期的最高刑期来确定。如果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之后,无他人知晓他,也没有立过案,过了追诉时效,就不会再被追究刑事责任了。什么是刑法追诉时效?刑法追诉时效有时间限制吗?追诉时效的中断是什么意思?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整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阅读。

  一、什么是刑法追诉时效

  1、刑法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2、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已经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

  3、在一种犯罪有几个量刑幅度的情况下,应当按照犯罪的实际情况确定追诉时效期限的长短,即犯罪符合哪一个量刑幅度,就应当以那个量刑幅度的法定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的期限。

  二、刑法追诉时效有时间限制吗

  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三、追诉时效的中断是什么意思

  追诉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失效,追诉期限从法律规定事由发生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的制度。追诉时效中断制度是为了防止犯罪人利用时效制度逃避罪责,继续犯罪而设立的。

  我国刑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这一规定表明,我国追诉时效中断是以犯罪人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为条件的,但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根据刑法的这一规定,追诉时效中断后时效起算的时间为犯后罪之日。所谓犯后罪之日,即后罪成立之日。

  综上所述,刑法追诉时效是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的有效时间,因此,发生刑事案件后,必须在追诉时效内对犯罪分子进行追诉,否则过了追诉时效,就不能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了。此外,犯罪分子在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那么,追诉时效就会中断,然后重新计算追诉时效,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